日前,國際著名期刊《柳葉刀神經學》刊文,對20余年來全球疾病負擔進行分析,稱中風所導致的疾病負擔中,90.2%由可調節(jié)風險因素造成,并且中國是全球中風風險因素占比最高的國家之一!
2010年,國際上發(fā)表了一項重要的研究,叫INTERSTROKE。這項關于卒中的大型病例對照研究確立了十大中風危險因素,即: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吸煙、缺乏運動、腹型肥胖、心臟疾病、飲食、酒精、糖尿病和心理。當時研究者就指出這10個危險因素可解釋大約90%的中風風險。
時隔六年,依然是90%的數(shù)據(jù),此次研究和INTERSTROKE的“著陸點”卻有所不同。INTERSTROKE分析的是中風的原因,此次研究則更進一步,提出了這些原因會帶來的危害和社會負擔。它把導致中風的因素分為三類:行為因素、代謝因素和環(huán)境因素。具體如下:
行為因素:如吸煙、不健康的飲食、缺乏鍛煉等。行為因素對中風的貢獻是第一位的。
代謝因素:收縮壓高(SBP)、高體質指數(shù),空腹血糖高,高膽固醇,低腎小球濾過率(GFR)等。
環(huán)境因素:如空氣污染,鉛暴露等。
這三類因素又各有特點。
最危險
高血壓永遠是老大
中風有很多種類型,不同類型對應著不同的危險因素。但不管哪種類型的中風,高血壓都是第一位的危險因素,是永遠的老大。
偏偏中國的高血壓患者的數(shù)量又在快速、大范圍的上升,形勢很嚴峻。在我國,血壓控制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兩點,一是患者本人對血壓的危險性重視程度不夠,同時生活方式注意不夠;二是大夫對患者的宣教、要求也就是醫(yī)學的指導不夠。我們要達成這樣的共識:只要能把高血壓控制好,就能很好地降低中風危險。
最家常
吃對了動夠了,中風就遠了
很多人得了病,第一心理是吃藥,認為這才是治療,把防治疾病的“寶”押到醫(yī)生和藥物那里。此次研究恰恰提示:日常行為才是健康尤其是心腦血管健康的基礎。研究顯示,飲食、運動、吸煙等行為因素對于中風的影響是第一位的。也就是說:平時我們吃對了動夠了戒煙了,也就能遠離中風。
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的飲食結構有高鈉、高脂的特點,與高血壓及卒中的發(fā)病率高有很大關系。所以我們國民的飲食,一是要限鹽,二是要少油少紅肉,多吃清淡低脂食物。同時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,補充多種維生素。
現(xiàn)如今,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,人們也都更愿意待在電腦、手機前,不愿意外出活動、懶得鍛煉,殊不知,這樣對心腦血管的傷害非常大,每天半小時的體育鍛煉是非常必要的。
下一頁 |